最新公告:
超意兴加盟总部!
招商热线:tel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tel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非遗加持:超意兴把子肉如何“煮”出泉城百年风味

在济南,流传着一句让人垂涎的俗语:“大米捞饭把子肉,吃饱喝足无忧愁。”如今,这道朴实而又充满情怀的美食正式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而它的缔造者就是拥有百年传承的超意兴把子肉。

厚重历史:从“祭肉扎把”到“街头香味”

相传,把子肉的雏形可追溯到古时公祭,将祭祀用的肉切成长方块,再用蒲草或马蔺草扎捆,以“扎把”的形式分食。到了济南,更因本地盛产的蒲草增添了独特清香,使这道菜逐渐在市井间流传开来。另有民间传说称与刘备、关羽、张飞“三结义”有关,种种版本皆为把子肉增添了神秘与传奇。

超意兴快餐

家族传承:百年老店与四代坚守

据第三代传承人张延鑫回忆,他们家从 1904 年济南开埠后就开始售卖米饭与肉食。再到 1912 年祖父张书翰正式在纬十二路创办“正泰恒饭铺”,经营把子肉和各种酱制菜肴。彼时达官显贵与平民百姓都在此打尖,口口相传下,“正泰恒”名声渐响。改革开放后,家业由张延鑫传给长子张超,1993 年“超意兴”品牌正式诞生,风味也由此“苏醒”。

古法烹制:一肉多味,工艺严苛

把子肉之所以被列入非遗,离不开其独到的制作技艺。除了选用带皮猪肉、蒲草捆扎,还需历经炸、煮、焖等多道繁琐工序。如今,超意兴在保留传统秘方的同时,引入现代化流程,以满足大规模供应需求,但对肉质的严格要求和对口味的坚守却从未改变。

街头文化:从捞饭到城市记忆

济南素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美誉,宽厚朴实的市民性格也深深烙印在这碗“大米捞饭配把子肉”上。有人说“把子肉”的“把式”意指赶车和掌船之人,他们一块块大肉吃得痛快。也有人说“炸豆腐、鸡蛋、面筋”与把子肉同锅炖煮,是最大程度地发挥了鲁菜的浓郁风味。

展望未来:技艺与创新并重

“我的大孙子学成后也会回来传承,把国外先进管理融入百年老店。”张延鑫的这句话,昭示着企业的雄心与愿景。随着非遗光环加持,“超意兴把子肉”将继续散发诱人香气,以更多样的形式走进年轻人的日常,让济南味道历久弥新。